返回资讯

民航博物馆科普沙龙成功召开,助力推进民航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9-23

9月21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民航博物馆围绕“如何推进新时代民航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普沙龙活动,邀请民航、科技类博物馆及科学传播领域专家,对民航科普工作献计献策。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民航局人事科教司调研员许洪,北京科学中心主任何素兴,朝阳区科信局社会发展科三级主任科员邢杰,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永和,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副主任陈明晖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汉京、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飞行员刘圣钦、空中交通管理局管制员尹文政、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车昶等民航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出席此次沙龙。民航博物馆党委书记吕宗平及社教部、藏展部、文创部相关人员参加了沙龙。

活动开始前,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昂首 展翅 高飞——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展”“平凡铸就伟大·劳动创造幸福——迎接党的二十大民航劳模工匠主题展”等民航特色主题展览,观看了《十年再出发》宣传片,对中国民航的发展脉络及民航博物馆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普沙龙上,吕宗平介绍了民航博物馆的科普工作,分享了学习《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思考,表示此次沙龙活动正逢其时,希望各位专家把脉问诊、献计献策,“我们一定不负时代不负领导专家,开放办馆,入主流,融入‘科技馆之城’建设,把民航博物馆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园林式博物馆。”

主题发言阶段,陈明晖围绕“讲好航空故事 科普服务‘双减’”进行发言,介绍了中国科技馆内常设展览、短期展览、即时展览等互相补充的经验,建议民航博物馆可从展览推陈出新、馆校结合、开展冬夏令营、举办科普讲座等方面提高科普水平,做好科普服务。

郑永和的发言主题是“科技馆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科技馆科学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科技馆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科技馆科学教育的新思路等角度出发,建议科技馆科学教育秉承素养为先,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深度融合,开放共享;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创新科技馆科学教育方法和实践。

会议交流阶段,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做好民航博物馆基地工作”“自然科技类的行业博物馆应该如何建设”“‘双减’背景下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航空科普教育”等话题进行发言交流。尹文政建议民航博物馆可以打造新的展览、课程,如让参观者扮演安检人员、飞行员等角色,普及民航知识,让参观者了解民航工作人员的职责,激发参观者对航空的兴趣;林汉京认为科普工作既是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教育的平台,也是科技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完善和延伸;何素兴提出北京科学中心建馆时就坚持高端发展、体系发展、融合发展,面向世界,让科技场馆发挥更多作用;邢杰介绍了朝阳区的科普工作,认为民航博物馆可以将馆内的科普资源整合起来,服务朝阳区的中小学校的“双减”需求;车昶分享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科普漫画和文创工作,认为这种科普形式更有利于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科普效果。

陈维成介绍北京市科协正在积极推动4个平台建设。一是推动“科技馆之城”建设,整合首都地区的科普资源、场所资源、活动资源、场地资源等,来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助力科学素质提升。二是推动北京科协传播融媒体平台建设,与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人民网、抖音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媒体传播矩阵,加强数字传播。三是推动品牌建设,打造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等品牌,提高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四是注重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学传播职称评审工作,为科普工作从业者提供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渠道。他建议民航博物馆突出科学思想方法的传播和科普形式的创新,加强社会化系统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普场馆数字化发展和流动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助力北京科学素质提升,推动首都新时代的科普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协要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