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1-01-27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老区六安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更是解放大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前进基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扭转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 而六安地区的解放,则打开了大别山革命战争新局面。
一、敢打硬仗:张家店歼敌正规旅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鲁西南;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率所辖七、八、九旅在皖西展开,相继解放了六安、舒城、霍山、潜山等9个县城。9月,第三纵队主力西进豫南,国民党部队乘机重占了六安、舒城等城,活动猖獗、气焰嚣张。
“我们必须打几个大的胜仗,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敌情严重,刘邓大军党委及时召开旅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进行动员,强调要牢固树立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克服怕打硬仗的情绪。多年后,时任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的郑国仲撰文回忆说,这次会议就像是下了一场及时雨,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
当时,坚持在皖西的只有郑国仲带领的八旅。针对敌情变化,第三纵队果断命令七、九两个旅从豫南日夜兼程,隐蔽东进。10月初,与八旅密切配合,紧紧揪住国民党整编88师师部及62旅这一路孤军深入之敌不放。狡猾的敌人见势不妙,于8日拂晓仓皇向六安城北窜。三纵一路跟踪追击。指战员们在崎岖的山路上,高一脚、低一脚地搜索前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迅速抓住敌人,打好重返皖西的第一个大仗。仓皇逃窜的敌人发现左右两侧都有解放军平行推进,尾部又有追兵,怕天黑行动易被擅长夜战的解放军吃掉,于是,天黑之前就全部收缩到六安东南60多里的张家店。敌人进入张家店后立即赶修工事,在镇内布设障碍、挖掘战壕,并将大多数民房墙壁掏出两层以上的枪眼,组成交叉火力网,以相互支援。
根据摸到的敌人防御情况,纵队制定了迅速歼敌的方案。虽然连续行军追击,部队已极度疲劳,但将士们斗志高昂,9日晚上8点即扫清了敌人外围据点。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夜里10点,三纵发起了总攻。10日凌晨1时许,纵队的几门化学迫击炮连续猛轰,将敌人的师指挥所打中,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敌人指挥系统被打掉,群龙无首,更加慌乱。解放军趁势发起猛攻,仅用5个多小时便结束了战斗。
与此同时,为了阻击六安方向来的敌人援军,七旅二十一团在距张家店约20公里的中店子地区,发扬了以少胜多、英勇顽强的精神,持续抗敌三个昼夜,把3倍于自己的敌人成功拦截。3天来,敌人前进只不过5公里,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10日清晨,一道电波传来了喜讯:“张家店歼灭战已经结束,敌88师师部及62旅被全歼……”战士们一片欢腾。
张家店战役是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以来,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首次取得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毛泽东主席还专门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电祝贺了呢。”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蒋二明说,“战斗胜利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开始站住了脚跟。”
二、三进六安:革命红旗高高飘扬
“六安是1949年1月21日解放的。其实,在此之前,解放军曾先后两次攻进六安。可以说,解放军三次进城,最终才将六安彻底解放。”蒋二明告诉我们。
1947年9月2日,刘邓大军三纵九旅二十六团第一次攻占六安。跟随九旅行动的太行一分区南下干部80多人也一同进城,当晚即成立中共六安县委和六安县民主政府。当时,大别山天气渐渐转凉,为部队筹办冬衣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民主政府根据摸底情况,按合理负担原则,采取有物出物、有钱出钱、按一定比例缴纳的办法,拟定出负担方案。认捐大会上,各商户应捐名单宣布后,商人们十分惊奇,共产党进城才几天,就把情况掌握得如此准确!遵守政府法令的商人们纷纷认捐,只三五天就交清了所有配额款物。9月15日,根据战争形势发展,九旅主力奉命西进商城,县民主政府随之撤出六安城。时任县长宋尔廉曾回忆:“我们撤走时城内气氛紧张肃穆,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群众围送我们。”
“如果说,解放军第一次进六安城解决了三纵队的棉衣问题,那么,再进六安城,解放军则进一步稳定了老百姓的不安情绪。”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征编科科长苏明波这样说。
时间到了1949年1月1日晚,皖西军区独立团团长储鸣谷接到司令部急电,命令独立团第二天“在六安东十里头到二十铺一带布防,以阻击可能来自合肥的援敌”。2日下午3时,独立团占领了东十里头一带高地,当晚进占六安城。可进城不久即得到命令,第二天将有敌人4个团来犯六安,必须连夜撤出六安城,向霍山方向转移;对城里拥护革命的人士,要尽量动员他们一道转移,尤其是六安中学校长胡苏明等人。夜里10点半,皖西三专署专员霍衣茹亲自带领胡苏明与六安中学的师生员工185人转移,独立团派两个连在前后护送,最终安全抵达我军根据地毛坦厂。
3日清晨,担心部队撤出六安后,土匪乘机抢劫,皖西三地委副书记兼分区副政委唐晓光与储鸣谷、皖西军区独立旅旅长马忠全率小股部队一起进城维护秩序。唐晓光在抗战初期曾任六安县长,很多人认识他,他站在北门城墙头上,向围上来的群众发表讲话:“我们不是不打他(敌人),而是要找个有利的地形,就像你们做生意要找个好市口一样。如果在城里打,损失的都是人民,所以我们先撤出城,找机会消灭他们。你们放心,我们马上就要回来的!”老百姓听了奔走相告,紧张情绪逐步稳定下来。
唐晓光的话言犹在耳。时隔三周,在我军猛烈打击之下,六安以北的敌人全部向安庆方向撤退。1月20日晚上,储鸣谷接到指示,连夜出发,第二天上午解放六安。21日8时,储鸣谷带领皖西三分区基干一团进入南门,城内敌人已逃跑,三分区司令员曾庆梅命令两个排在城内外巡逻放哨。部队选择六安县中学作为临时指挥所,并立即派人去晓天、毛坦厂、南官亭等地,通知六安已于1月21日上午8时正式解放。
紧接着,1月22日,舒城解放;1月26日,霍邱解放……在摧毁国民党在皖西地区的基层政权、基本解放皖西全境以后,皖西区党委和鄂豫区党委为了把工作重心及时从农村转到城市,遵照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及时调整行政区划,基本上恢复原来的县市建制和隶属关系。先后撤销舒六、岳北、太平、寿六、舒合、金东等县及金固霍(邱)、六合等办事处,其所辖地区仍分别归属原县制。
三、四个夜晚:运筹帷幄捷报频传
因为城市改造,六安城内许多解放战争时期的遗迹已难觅踪影。蒋二明建议我们可以到城北小学看看,那是刘伯承曾经住过的地方。
按照指引,我们来到了位于老文庙附近的六安市城北小学。问及刘伯承司令员与城北小学的故事,周边鲜有人知。学校保安很是热心:“这里是新校区,你们要找的应该是老校区,已经拆迁了。”翻阅《刘邓大军在皖西》画册,我们找到了珍贵的原六安城北小学旧照。《六安市志》也有记载:“4月,南下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一部途经六安城,休整3日,刘伯承司令员住城北小学。” 时任城北小学校长的鲍传鲁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柳营移向杏坛来》,详述了刘伯承司令员住城北小学的往事,时间虽与《六安市志》略有出入,但刘伯承司令员住城北小学的事实无可争议。
据鲍传鲁在回忆文章中记述:1949年3月底的一天下午,他正随着学生队伍在城东郊迎接解放军,一位留守在学校的老师突然告诉他:有两个解放军战士来学校看房子,说是要驻军。鲍传鲁赶紧回到学校。此时,市长林杰同志也赶到了学校,一见到鲍传鲁,就开门见山地说:“放假几天,支援渡江大军!”鲍传鲁刚刚向学生宣布放假,就有部队的同志来联系安排房子;学校除留一个教室做女教师的临时宿舍外,其余的房子全部让给了部队。一位身材魁梧、戴着墨镜的同志,从一辆吉普车里走出来,在办公室坐下休息,警卫员便把他的行李搬进隔壁刚腾出来的教师宿舍。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人背着电讯器材,上下忙碌,不一会儿,几十间房子都拉起了电线,挂上了灯泡,夜幕降临时,随着车载发电机的轰鸣声,全校立即如同白昼。
天黑后,地委书记马芳庭和副书记唐晓光赶来看望首长。他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首长送走了他俩,又伏在案上看起文件来。第二天,一位大约是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悄声告诉鲍传鲁:“不要向外说,他就是刘司令员啦!” 鲍传鲁这才知道,这位看起来约有50多岁、身体颇健壮的首长就是刘伯承司令员。
在鲍传鲁的记忆中,刘伯承司令员工作特别辛苦,经常伏在案上办公和接待请示工作的同志,往往一直到深夜。即使站起来在室内漫步,或到走廊上远眺,也在默默地思索着什么。
刘伯承司令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学校只住了四个夜晚,又继续前进。随着他们南进的步伐,不断传来新的捷报。不久,百万大军越过长江的特大喜讯就飞到了六安,飞遍了全国。
“六安地区的解放,意味着中原地区由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基地。” 蒋二明进一步介绍道,“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也曾说过,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