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发布时间: 2022-10-20
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盟: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要求,为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一流、学术建设一流、服务科创一流、人才发展一流的北京特色一流学会,示范带动学会整体能力提升,更好地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面向北京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盟(以下简称学会),开展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创建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如下。
一、创建内容
围绕新时代科技社团的使命和职责,增强市属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建设的“四大能力”(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内部治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学会向北京特色一流学会目标迈进。
(一)组织凝聚力
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主线,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载体,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切入点,增强学会与会员,学会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学会与市科协基层组织等的联系和粘性,有效发挥在推动各类组织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领域之间以学会为纽带加强交流协作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
1.党建工作。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准确,政治把关机制严密科学,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位,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健全、运行良好,创建符合学会特点、面向基层一线的党建强会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价值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选树宣传学会优秀典型。坚守诚信自律,恪守科研诚信,引领学术生态建设,宣传科学价值观和学会核心文化。
3.会员发展。会员服务机构及制度完备,面向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多样、方式多元,会员来源广泛、构成完整、活跃度高,具有创新性的会员服务产品。
4.人才凝聚。服务人才高地建设,建立符合科技人才学术成长、职业发展需求的培育、服务、举荐体系,搭建各级各类、功能完备的服务平台,特别是面向青年人才的培养、服务、平台和项目。
(二)学术引领力
积极参与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科幻大会、重点国际交流等活动,注重学会的国际化、年轻化发展,注重加强与全国学会的对接合作,围绕全市和区域创新部署搭建平台,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出需求,促成学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广泛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共同组织国际化、前沿、交叉等学术论坛和科技决策论证、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活动。
1.学术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品牌影响力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度、认可度高。主动研判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及时发布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技术趋势。
2.决策咨询。开展决策咨询、专业报告、政策解读等,引导科技工作者研究方向,支撑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3.科学普及。科普工作体系健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业化水平高,着重打造科普活动品牌,科普产品系列化、数字化,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舆论问题及时发声。
4.产学融合。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资源,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建设新型产业协同组织,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有效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活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北京国际创新之都做出贡献。
5.科技评价。以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为导向,发挥学会学术组织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开展科技评价工作。
6.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各类青年专业委员会,吸引广大青年才俊加入,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成功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汇聚资源。促进青年人才成为未来创新创造的科技主力军。
(三)内部治理能力
学会治理有序、运营规范,形象公正可信赖,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能够运用数字思维规范管理,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调动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学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建立科普工作委员会、决策咨询工作委员会等,增强学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能力。
1.民主治理。学会章程根据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完善,贯彻落实到位。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办事机构职责明晰、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协同运行有效。理事长、监事长依章履职到位,秘书长专职化管理服务。学会信息公开透明。
2.管理运营。拥有高质量、专职化运营团队。资金筹集和运营能力高,提供服务收入占比高,可持续竞争力强。
3.数字化建设。学会管理服务数字化程度高,实时互动、精准便捷。数字化服务产品质量高、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
(四)国际影响力
学会在国际科技交流、争取话语权上有所作为,积极主办或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活动,主动应对国际科技治理话语权挑战,积极参与科技伦理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开拓民间科技交流渠道功能,从科学视角,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道路、发出中国声音。
1.国际化组织发展。举荐专家进入国际组织并担任职务,为专家发挥作用提供支撑。
2.吸引海外人才。积极吸纳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及港澳台科学家到学会任职,开展海外智力引进和推送。
3.互信合作。推动跨国界组织学术交流合作,发起或参与创新议题、联合项目和科学计划,为全球化热点问题解决提供专业方案。参与领域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建立向全球知名科技奖项举荐候选人的渠道。
二、创建方式
通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20个综合能力强、工作基础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学会,作为首批创建学会,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三、申报资格
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认定为4A及以上的学会,具备实现上述创建内容的工作基础,且三年内能够完成创建有关项目的,可自荐申报。
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年检结论最近一次为“不合格”或最近两年连续为“基本合格”,近三年有违纪违法行为、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受到相关部门通报批评或处罚的,不得申报。
四、申报程序
各自荐学会于2022年10月24日-11月10日期间,登录“北京市科协数字组织人才平台—工作服务平台—通知材料—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创建项目申报”,以压缩包的形式上传申报书(详见附件)word版和盖章PDF版,压缩包命名为“XX学会-创建项目申报书”(大小不超过10M),并将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申报书一式7份,邮寄至市科协科技社团服务中心。
五、申报要求
1.各学会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通知要求组织项目申报。
2.报送材料要结合学会自身发展状况和优势,围绕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建设的“四大能力”,制定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路径,确定实施步骤和建设成效。重点确定第一年度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成效,注明经费预算。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3.项目经费预算从2023年开始测算,要符合市科协的有关规定,并详列测算依据。
六、联系方式
(一)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
联 系 人:梁 云
联系电话:84650077-8611,13671097283
纸质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4号
(二)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联 系 人:郭东艳
联系电话:84644977,13581764736
(三)系统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400-999-6541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