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百强社团科普双升级典型经验之五

融合创新,跨界出圈 做优质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科普双升级经验交流

信息来源: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      发布时间: 2021-02-09

  近年来,“出圈”成为一个热词,各行各业无不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时至今日,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已无需多言,但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却需要认真探索和不断思考。如何让高冷的科学知识扮上时尚的外衣,最大程度符合公众接受信息的偏好和需求,是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一直孜孜不懈努力的目标。

  一.让科学变得有趣,科普的方式不再“摆谱”

  兴趣能引导人们主动走近科学,唤醒兴趣比传递知识本身更重要。而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过程,又能为科学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造就更多优秀的科学家。

  学会策划制作的《科学·咖啡·实验室》节目,就是要使科学成为一种趣味日常,甚至是一种忙碌之后的生活情趣。例如,有段时间一款日本小蛋糕受到美食爱好者的热棒,为了探究蛋糕芳香绵软的秘诀,项目组走进中科院微生物所实验室,请林白雪研究员介绍海藻糖在食品中的应用和酶法制备海藻糖新技术。这个节目的创新之处就是从随处可见的物品、现象出发,在科学家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教给青少年认识世界的方法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家知道,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无处不在。

  配合“科协频道”开发的文创产品《影想力》,这个创意的理想就是要让电影不止娱乐,插上科学与互联网的翅膀,就能成为青少年领略科学神奇力量、探索科学奥秘的舞台。科学家、科学传播领域专家、资深影视媒体人会在节目中对影片科学元素进行讨论,孩子们可以跟着专家通过《星际探索》了解人类未来太空探索规划,通过《冰雪奇缘》破解森林与冰川的魔法,通过《侏罗纪》借助“返祖激活”技术让一只鸡变成一只恐龙等。所有的文创产品,背后都有科技创造的深层动因,我们希望借助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触摸到科学思想的脉搏。

  二.科学与人文:在渗透中走向融合

  科学和艺术于人类文明,如鸟之双翼。科普如果只是一个个码在报纸上,面无表情的铅字或是对着PPT冗长又无趣的讲座,一定是呆板枯燥无趣的。只有把正襟危坐的科学理论,溶解在生活细节、流行文化的生动之中,才能唤起公众叩开科学坚果外壳,品尝其中甘美的强烈欲望。

  在“蝌蚪之夜——当科学偶遇科幻”沙龙上,量子、弦、暗物质那些简洁又美丽的法则遭遇到科幻作家狂野的创想;在“青稞沙龙——以科学的名义去旅行”沙龙上,围绕地理、天文、探险、救生等话题,科学与旅行展开妙趣横生的对话;在“科拷荟”沙龙上,科学家不仅要解读“高冷”的科学知识,还要接受由青少年代表组成的“科拷团”对“科学咖”进行“拷问式”互动和交流。在这个舞台上,科学家与公众近在咫尺,艺术家、文学家、设计师、科幻作家、军事家等济济一堂热烈对话。科学在这里不再有学科界限,润物无声地进入大众生活。

  学会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协发起的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在对国外科技影视社会影响力、国内电影市场、国内影视与科学交流情况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项目汇聚了科学界和影视界人士,围绕影视作品中的科学问题和影视作品科学性的审核机制等问题,组织开展了科学界与影视圈融合发展系列论坛。旨在探索科学传播新路径,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科学精神、科学人物与影视的融合,让更多、更好看的科学元素出现在各种屏幕上,促进公众对科学的认知。

  三.严肃的学术,烹饪科普的盛宴

  “未来早已发生,只是尚未流行”。那么它“早已发生”在哪里?可以肯定,实验室里,各个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里有他们的影子。可是把这些科技研究或学术论文变成公众能懂的东西很困难,让它赏心悦目更是难上加难。创办于2016年6月的“刊媒惠——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活动就是要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结合,将学术论文与社会热点、公众兴趣爱好结合,经过“二次科普化创作”,把那些仅限于某个学科领域的、少数人知道并理解的研究成果传播给所有热爱科学的人们,从而成为科技期刊优质科学资源、专家资源、作者资源、品牌资源、读者资源融合与传播的“创新工场”。一经推出就引起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都竞相给与了报道。

  量子力学的发展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其悬妙高深的理论让人在心生敬畏的同时望而却歩。学会借助青少年喜欢的知名动漫《十万个冷笑话》的大流量效应,推出量子力学与真人动漫结合的短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真人动漫表演,降低了公众对复杂晦涩深奥科学知识理解的难度,赢得了百万的点击量,缩短了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科普宣传的效果。

  经过这些年在科学传播上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感,科学研究是严谨、客观、理性的,但是科学传播的对象是人,一定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在喧闹的多元传播时代,掷地有声地发出权威的科学诠释,带领公众走近科学,让科学更加顺畅、精彩地流行起来,这既是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的责任与使命,也是科学传播的魅力所在。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探索,做优质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团风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