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季节:点石成金,变城市垃圾为“魔法石”

发布日期: 2021-11-19

随着首都北京城市有机更新地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年近亿吨,严重影响环境,依靠国外技术处置固废,因旧料材性不同,效果很差,而且价格成本十分高昂,如每吨进口再生剂的价格在5万元以上。对此,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季节看在眼里,痛在心底,坚信“中国的事情、行业的难题,我们一定能自己解决好”。

如何将别人眼中的“垃圾”变为“宝贝”,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是季节三十年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业。

日前,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首次联合开展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季节被遴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8年的夏季,她带领团队冒着酷暑,深入一线对白马路、通州张台路等几十条道路进行实地检测,走访调研了北京16个区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近百家建设企业,摸清了北京地区建筑垃圾的第一手资料。

回到实验室,她不畏劳累,马上夜以继日地投入研发工作,从顶层方案规划与设计、生产工艺调整与优化、材料配制与调控、产品检测与监控等全过程反复论证与试验,最终打破国外再生技术的壁垒,成功研发了适用北京建筑垃圾材料特征的高效再生剂,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为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全国建筑垃圾治理提供了“北京模式”。

季节团队同时还是住建部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的技术支撑小组,在为期2年的项目期内,团队成员分批、分组深入35个试点城市,收集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筑垃圾数据库与管理平台,为全国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学保障。

她常说:“道路工程体量大,贴近民生一线,如果道路质量能提升一小步,哪怕能多用一年时间,都将会给国家和社会节约万亿的资金,这些钱用在扶贫可以解决多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用在建设希望小学,又可以帮助多少儿童安心读书。”

在季节家国情怀的感召下,一代一代的青年教师聚拢在她周围,针对社会热议的雾霾、热岛、内涝、拥堵等“大城市病”问题,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开发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技术,开发的道路可以主动抑尘、夏季很清凉、雨水不内涝、降雪不结冰,解决了城市交通的一个个“痛点”,荣获“互联网+”、“创青春”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奖励30余项。

在收获科研创新喜悦的时候,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季节又适时提醒团队成员:“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开发一项创新的技术只是开始,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实用化,在实际工程中落地应用,造福百姓才是更为重要的,到那时你们将收获最大的喜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季节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用火一般的热情感染着一代代青年,在创新和实践中找到自我价值。团队成员索智老师获“北京市师德先锋”、许鹰老师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刘佳伟等同学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王颢翔等同学获“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南锣鼓巷社区科技志愿服务”和“房山张坊镇科技志愿服务”等2次获评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来源:科技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