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信息来源:调宣部      发布时间: 2016-04-18

(市科协八届九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制定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新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科协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市科协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眼高端、找准定位,提升质量、创新形式,加强基础、拓展领域”的工作思路,努力把科协工作的重要性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凸显出来,切实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动首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努力搭建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着力营造科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圆满完成了市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首都科技工作者的认可,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
  ——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计划、金桥工程、创新理论培训、科技专利推送等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指导意见》,建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0个、工作站100个,进站院士148位,专家378位,开展合作项目296项,获得专利授权916项、国家级科技奖29项。充分发挥首都专家智力优势,五年来科协系统举办决策咨询活动818次,提供决策咨询报告957篇,报送科技工作者建议4056项,其中131篇报告和152项建议得到各级领导批示与采纳,为促进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农民致富科技服务套餐配送工程”,完善“科技套餐工程示范基站”6个中心功能,五年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150项,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帮助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助力首都新农村建设。
  ——学会能力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搭建枢纽平台,共有38家市级学会试点承接85项政府转移职能,学会职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实施“百强社团”计划,新成立学会18个,持续发挥“北京科技学术交流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举办综合性学术论坛101个、国内学术会议5699个、国际及港澳台学术交流活动548次,交流论文10万余篇,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切实履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落实《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各项任务,201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达到17.56%。成功举办“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科技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科普活动,组织科普宣讲活动5万余次,受益人数超过4500万人次。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建设,不断夯实科普基础。成立首都科普资源联盟,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首都科技馆、蝌蚪五线谱网站等科普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培养和举荐科技人才的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1116项,参加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1300余次,组织562名青少年参加国际及港澳台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42次。评选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75人,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1000人、标兵100人。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6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36人、首都杰出人才奖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5名。编印《青年科学家风采录》系列,宣传291位青年科学家先进事迹,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协团体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率先开展社会组织党建试点工作,探索科技团体党建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了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全覆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加强科协机关党员干部和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积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促进科技团体健康发展,基层组织达到515个,学会、基金会的数量达到208个,科协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十三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是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协组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期。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发展的进程中做出的全新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营造更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市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要在市委领导下最广泛地团结和组织首都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搭建平台有效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完成好市委赋予科协组织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地谋划推动首都经济社会  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特别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赋予科协组织新的更高使命。市科协作为首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健全的组织优势,是推动首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集成首都科技资源,发挥科技界对外交流的渠道优势,搭建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协同创新,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和城市品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必须拓宽发展视野,自觉打破行政辖区思维定势,遵循优势互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原则,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化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新常态下更高水平的发展。科协组织具有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独特优势,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发挥科技社团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成果优势,积极参与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发挥独特作用。
  新时期、新机遇为科协团体发挥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也显露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科协组织融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不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科协基层组织覆盖面不够,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科协工作机制和手段比较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有的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存在机关化倾向,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的问题比较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是新时期指导群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核心是要解决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的问题,重点是要解决好组织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是党赋予科协组织的光荣政治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能力上解决与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真正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通过干事创业来团结、吸引、凝聚、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再立新功,努力为促进首都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市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机遇,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履行科协组织“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责与全局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考核导向,通过搭建干事创业的工作平台,团结、吸引、凝聚、服务科技工作者,努力发挥科协组织在学会学术、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及人才建设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科协事业在改革与法治环境中创新发展,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
    (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特色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围绕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科协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首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5个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套餐工程示范基站”6个中心功能,加快科技智库建设,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组织职能充分有效发挥。全面深化学会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学会能力,推动学会向专业化、社会化科技组织转型,聚焦学科前沿和科技创新突破口,汇聚资源,引领方向,促进学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负责、能问责”的竞争机制基本形成。
  ——北京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完成《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各项任务,建立健全首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科普活动品牌,科普信息化、产业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普工作支撑科学素质和创新驱动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达到24%,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首都科技智库枢纽作用凸显。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四个服务”的职责使命,发挥科协在首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枢纽作用。聚焦首都发展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在科协系统布局建设一批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决策咨询能力强的智库型研究基地,推进科协组织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启智育人、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外交流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定位,积极布局,拓展渠道,开展民间科技外交,建立和巩固系列化、可持续的合作项目,深化对外科技交流成果,重点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科技组织的合作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关系密切、相互协调的国际及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体系。
  ——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支撑有力。充分发挥科协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组织网络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加强科协团体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加强区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指导,积极拓展工作新领域;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协、高校科协加强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
  ——深化改革组织活力显著提升。围绕发挥桥梁纽带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探索科协组织建设的新模式,依靠深化改革增强科技社团活力,促进团体健康发展。根据科技工作者的不同需求,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分层分级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举荐表彰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有效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的精准化服务水平。做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形成比较完备的推选制度。
    四、重点任务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面向创新主体企业,打造“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挥高端智力资源与企业自主创新对接平台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从人才引进、税收减免、资金支持、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评估工作,引导院士专家工作站规范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00个,服务中心达到15家,围绕大型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难题,有效开展科技咨询、联合研发和攻关;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产业聚集区的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和创业需求,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市场上的共性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原有的信息服务、外国专利推介服务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技术、信息、项目需求等综合性信息系统,开展科技信息推广应用“一站式”服务,促进国外专利信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优化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定期组织专家对科技信息服务进行评估,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加大创新方法培训力度。发挥创新理论培训平台作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方法,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着力提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科协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技术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员工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工程师和专利应用工程师的比例。
  ——创新实施“海智计划”。加强海智工作基地建设,联系海外科技团体,汇集海外专家资源开展咨询服务,面向首都企业的人才需求,举办海智项目洽谈活动,提供海外科技人才信息。服务首都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发挥科协优势,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来京开展离岸创新创业。
  ——提升“金桥工程”实效。建立完善科技研发创新与应用服务平台,汇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成果,整合企业需求,在“架桥”上做好文章。调整工作定位和服务对象,构建项目评价评估体系,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做大做强“金桥工程”种子基金,为高校大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2.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首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套餐示范基站建设。发挥涉农学会联席会和区科协的作用,在10个郊区科技套餐工程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站覆盖面,发挥展示、推广、培训、咨询和研发的作用,做到专家下得去、呆得住、找得着,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服务京津冀区域农业现代化。
  ——构建新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推广实验新技术新品种,提供更为实时快捷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3.围绕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打造“决策咨询服务体系”
  ——发挥首都新型智库建设的枢纽作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构建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智库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围绕首都重大决策需求,重点资助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中长期研究,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智库协同创新。健全完善学术交流成果提炼转化机制,提升决策咨询水平。
  ——加强首都科技思想库建设。按照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要求,统筹科协系统资源,动员组织首都科技界,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发挥科技社团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决策咨询能力的研究基地,形成具有科协特色的工作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跨领域集成专家资源,围绕重点研究领域,形成一批专业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咨询能力强的专家团队。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研究院。汇聚京津冀专家资源,研究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等重大战略问题,举办系列高层研讨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报告,开展第三方评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深化京津冀科协合作,落实对口支援工作
  ——推进京津冀科协合作。与天津市科协和河北省科协共同建设“京津冀三地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共聚三地资源,实现协同创新。联合天津市、河北省科协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开展京津冀地区科普资源调研,促进区域科普资源汇聚共享。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在创新方法培训、国际经贸交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按照市支援办确定的年度任务,对接全国科协系统对口援藏、援疆的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与西藏、新疆科协共同推进对口支援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与拉萨市科协、和田地区科协的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科技专家拉萨行活动,推进拉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服务藏区企业发展。在拉萨市、和田地区中小学校选取试点,建设科学教室,配送科普资源。继续举办拉萨市、和田地区科协科技工作者培训班。
  (二)学会学术
  5.发挥学会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搭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平台。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统筹北京地区学会资源,搭建工作平台,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政府转移职能、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思维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发挥科技社团第三方作用。推动科技社团发挥其专业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作用,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科技评估、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等社会化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科技社团跨学科、多领域的专家智力优势,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做好政府委托项目示范工作。主动联络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优质科技服务资源,继续实施“农民致富科技服务套餐配送工程”和“科学健康人”等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开拓新的政府委托项目。
  6.实施“百强社团” 计划,提升学会服务能力
  ——推进“百强社团”建设。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科技社团立足自身优势,开展“百强社团”创建工作。总结“百强社团”试点经验,完善建设标准规范、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地完成“百强社团”建设任务。
  ——建立完善“百强社团”评估机制。以评促建,引领更多科技社团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自律机制,提高专业性、权威性、社会公信力和政府认可度。
  7.繁荣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
  ——继续实施“一十百千”工程。以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为龙头,建设10个以上高端综合性学术平台。发挥学会凝聚学术人才的优势,支持不少于100个学会建立学术年会制度,把握学术前沿,交流最新成果。资助学会开展小型化、专业化学术交流,每年开展学术活动不少于1000项,不断提升学会的学术影响力。
  ——促进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合高峰论坛、两界联席会议、两界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为主要载体,促进两科融合和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学科联盟的引领和协调作用,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择优支持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为依托,发挥“北京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平台”作用,支持学会与中心签订双方共建协议,通过参与评价,承担委托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学科联盟与产业联盟的常态交流机制,促进学科最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建立学术、科研诚信档案制度,旗帜鲜明地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学术不端行为。重点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
    (三)科学普及
  8.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首都公民科学素质
  ——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切实履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制定《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科普信息化等基础工程建设,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汇集社会科普资源,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十三五”末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24%。
  ——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十三五”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规划,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龙头,深入开展“科学家进校园”、“走进工程院”、“高校北京科学营”、“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筹划青少年创客教育,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激情。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百村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社区、乡村科普服务能力。以“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载体,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推动企业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继续举办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和知识竞赛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
  ——积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充分调动首都科普资源,精心组织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北京科学嘉年华和北京科技周等综合性重大科普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举办“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科普之春”、“科普之夏”、 “首都科学讲堂”、“北京科学达人秀”、“科普超市行”、“反邪教科普宣传教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满足群众科普需求。转变科普活动方式,发挥组织优势,实现从“自己干”到“搭平台”的职能转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首都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
  9.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打造“科学传播体系”和“科普网络体系”
  ——建设“科学传播体系”。充分发挥《北京科技报》主流科学媒体阵地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组织开展科学传播沙龙活动,举办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评选发布,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学传播事业。举办年度科学传播人颁奖礼,开展科普创客网络征集活动,发现、培养和使用引领新时代的信息化科普人才。精心打造每月“科学”流言榜和年度十大“科学”流言发布活动,回应社会关切,弘扬科学精神,引导社会舆论。
  ——建设“科普网络体系”。以蝌蚪五线谱网站为龙头,以手机APP终端、社区数字科普视窗、楼宇电视、地铁公交电视为延伸,共同组成新媒体传播网络体系,进行全天候在线知识推送和用户互动,实现科普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再利用。
  10.以科普资源联盟建设为抓手,推进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
  ——发挥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作用。完善联盟组织体系,有序发展新成员,“十三五”期间力争达到400家。继续发挥科普场馆子联盟的组织功能,提升场馆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普信息化子联盟的创新力,建立北京市科协数字内容产业协作中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筹备成立科普产业子联盟,作为推进科普产业化的组织依托,按照科普产品分类和市场需求,建立科普展教品和科普展览规划、设计、制作等产业体系,使科普产品上下游配套紧密衔接,促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普产业集群,推进科普产业化发展,形成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良性格局。
  ——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平台。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科普资源应用转化,举办“北京•国际科普产业博览会”活动,打造国际化科普产业资源的集散中心。完成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动科普资源网上交易,实现科普产品研发与社会科普需求的直接对接。
  ——推动科普资源开发与利用。发挥科普创作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提升原创科普作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社会公众欢迎的优秀科普作品。鼓励出版单位提供更多优秀科普作品,建立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制度,推动市民科学作品阅读量逐步上升,形成首都特色的科学阅读氛围。继续支持鼓励科技社团、企业、高校建立面向不同受众的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国家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效果。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大型国有企业实验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和吸引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从事科普公益事业。支持科学传播与普及理论研究工作。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完成首都科技馆规划、建设工作,推动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同步建设,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农村、社区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建立完善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基层科普设施。
  (四)决策咨询
  11.打造决策咨询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智库建设
  ——完善决策咨询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突出科协优势,完善以科技智库为龙头,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决策咨询沙龙、调研课题、专家论北京发展、思想库技术平台为载体的决策咨询工作体系,注重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的中长期研究。
  ——探索建设智库型研究基地。在现有技术和工作平台的基础上,突破学科、技术领域和行业分工的界限,发挥科协系统多学科、多专业的资源优势,按照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新整合研究资源,选择具备条件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智库型研究基地,重点扶持建设若干专业性强、资源优势明显的科技智库,逐步形成机制灵活高效、专业分布均衡、高端智库引领的智库体系建设格局。
  ——培育智库研究高端人才。以各级科协组织为纽带,以创新研究合作机制为抓手,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领域分工明确、协作方式灵活的研究团队,形成功能型、模块化的研究单元,培育一支既可独立攻关,又可耦合研究,能开展综合型、复合型重大战略研究的人力资源队伍。
  ——推动企业科技智库建设。以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研究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愿意参与科协智库建设的专家为核心,以专项课题、合作研究、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等战略问题的中长期研究,逐步建成一批企业科技智库。
  ——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科技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针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协团体坚持国际视野和问题导向,开展国际智库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作用,开展系列面上和专题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举办科技工作者专题座谈会,形成科技工作者决策咨询建议。收集科技工作者基础数据,完成科技工作者动态数据报告。开展科技工作者关注热点问题舆情分析工作,形成系列热点舆情分析报告,正确引导科技界舆论和思潮。
  (五)人才队伍
    12.深入实施“四个计划”,全方位服务科技工作者
  ——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明确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启动“早期拔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制定评价标准和选拔制度,突出科协优势和特色,实行分层分级管理,配置相应资源,建立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金字塔”模式,推动后备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形成示范效应。实施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普行动计划,加强科技教师培训。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发挥各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作用,积极开展青年学术演讲比赛、青年科学家论坛、创新沙龙等交流活动。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对外交流和自我展示。面向企业广泛开展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展示新成果、新理论、新思想创造条件。
  ——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发挥海智计划成员单位的作用,扩大海智工作基地,继续完善“海智网”。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社团的联系,建立高层次海智科技人才专家库,为首都引进各类高科技紧缺人才做好服务。
  ——发挥离退休科技人才作用计划。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老年科普工程”、“四技”活动、“银龄行动”、专家建议和“重阳节老年科技日”等活动。及时反映老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呼吁解决共性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3.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选为龙头,提升科协举荐表彰工作影响力
  ——完善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制度。按照《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同行评价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专家主导,严格工作程序,确保权威性和公正性,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推选体系和推选制度,高质量完成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工作,不断提高科协组织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人才举荐渠道作用。做好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等重要奖项评选表彰工作,做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首都杰出人才奖等重要奖项人选推荐工作,确保推荐工作权威、公平、公开。加强对表彰工作的宣传,提高学会和基层组织对人才推荐工作的认识,扩大奖项申报的范围,规范评选表彰制度和程序,不断提升举荐人才的质量。
  14.开展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与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继续教育引导工程”,支持基层组织开展业务研讨和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协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围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做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优化“科普在线”和“北京继续教育网”网络平台建设,不断满足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要求。
  ——加强科协系统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会和基层组织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热爱科协事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队伍。坚持举办科协系统干部高级研修班和专兼职干部培训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学会、基金会、区科协和基层组织中建立科普志愿服务分队。对科普志愿者开展系统的技能培训,为有条件的社区配备健康志愿者,逐步实现社区全覆盖。实施科普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面向街乡、社区、科普基地相关人员开展科普培训。完成社区科普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试点及推广工作。探索建立“北京卓越科学传播团队”表彰机制,激励和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六)国际及港澳台交往
  15.发挥国际及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主渠道作用
  ——着力构建科协系统对外交流战略格局。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北京市友好城市建设,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与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科技组织的双边合作关系,建立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关系密切、相互协调的国际及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体系,基本形成对外交流战略布局。积极开展民间科技外交,涵盖学术、科普、智库、创新、人才等领域,提升市科协作为首都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的地位、形象和作用。
  ——开展科技类国际合作项目。坚持“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接机制,与美、德、法、意、日、韩、澳等主要国家的重点科技组织,以及欧盟、亚洲、非洲、美洲等区域性科技联盟组织建立和巩固系列化、可持续的实质性项目合作。鼓励科协团体主办或承办水平高、影响大的国际会议和活动,支持北京地区高层次科技人员加入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
    16.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提高学术交流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依托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学会沙龙等活动,吸引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和著名学术机构的负责人来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深化与英国皇家学会、德国工程师协会、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新西兰皇家学会、阿根廷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智利工程师协会、新加坡科学院等科技组织机构的合作,拓展与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学术团体、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关系,鼓励、资助北京地区的院士、专家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推荐派驻国际组织任职。
  ——建设海外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围绕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依托“海智计划”,搭建海内外科技人才的交流平台,积极引进优质科技人才资源,鼓励北京高端科技人才走出去。结合首都科技智库建设,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智库型人才,参与建言献策和决策咨询工作。结合市科协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科技服务业人才,参与技术评估和技术转移工作。进一步推进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化,促进中外学生双向参赛、加强交流。
  17.建设国际合作联盟
  ——建设国际科普资源联盟。推动首都科普资源联盟对接市科协海外科普资源,建立涵盖欧美科技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普资源联盟,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进一步推动北京科学嘉年华国际化,提升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国际科普方法研讨会”等重点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性科学节。与国际科学技术传播委员会、欧洲科学中心和博物馆联盟等重要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推广首都优质科普资源,组织项目参与国际重点科学传播活动。
  ——创建丝路科技创新联盟。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部门、科技组织合作,着力打造主要由科技组织参与的“丝路科技创新联盟”,形成志愿性的非政府组织联盟对话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流动和联合创新,并辐射有关亚、欧、非、拉美国家。进一步发挥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创新链接—国际科技创新专题研讨会等活动的积极作用,引导、推动海内外合作单位以联合实验室、联合卓越中心、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和建立海外分部等方式开展合作。通过举办科技经济论坛、研讨会和洽谈会,促进海内外创新要素对接和项目合作,引导和支持联盟内部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研发、技术评估和技术转让,推动联盟内部的科研院所、园区和企业开展双向、多向科研和产业合作。
  (七)区科协
  18.加强对区科协的指导,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智库升级版。支持区科协充分利用首都专家智力资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围绕区域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调研工作,服务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发挥政协科协界别作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科技工作者建议等方式,支持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担当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操盘手”。推动实施《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健全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支持区科协统筹辖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全面完成科学素质建设任务。
  ——畅通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枢纽。以政府职能转移为契机,支持区科协负责区域内科技类社会组织的联络、协调、指导等工作,承担科技类社会组织购买政府服务的管理职能,建立完善引导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梳理区政府转移职能清单和学会能够承接职能的清单,推动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实现信息对称,有序承接政府职能。支持区科协及相应学会承担科技评价、人才评价、科技奖励、标准制定以及继续教育等职能,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切实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根据人民团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区科协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区科协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乡镇、街道科协设置相对专职人员,不断强化科协组织体系,更好地服务基层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区学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科协,不断壮大会员规模;开展吸收科技工作者个人会员的试点工作,按照自然学科分类成立若干工作委员会,发挥区科协代表、委员的骨干节点作用,吸引凝聚基层科技工作者。
  (八)自身建设
  19.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推动学会向独立社团法人转变。探索学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学会的法人地位和责任,推动学会按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增强学会的自主和自律。
  ——推动学会向专业性的社会组织转变。促进学会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学会加强自身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专业化水平。
  ——推动学会为会员和社会服务,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积极拓展新兴产业领域的会员单位,积极为会员的创新和创业服务,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学会主动服务社会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推进学会党建工作。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新时期发挥学会党支部作用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坚持在学会理事会中建立党建工作小组,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科技社团建设与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科协团体的全覆盖。
  20.促进基层组织健康发展
  ——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按照中央强调的“六有”要求,加大基层组织发展力度,努力做到科协工作全覆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园、昌平园、丰台园和海淀园已经建立科协组织的基础上,推动、指导其他各园区成立科协组织。重视与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中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科协组织。巩固、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组织,促进乡镇、街道科协及社区科普协会健康发展。
  ——搭建基层组织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科协、高校科协加强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协与企业科协、园区科协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服务农民科技致富。
  ——加强高校科协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工作者密集、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高校科技工作者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师生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挖掘和宣传高校科技人才中的先进典型,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参加科技奖项的评选表彰,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加强对高校学会的联系和指导,指导大学生科协、青年教师科协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探索建立高校科协联合组织。
  21.完善科技工作者权益表达机制
  ——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科协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程序安排,建立市科协作为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科技工作者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通道。
  ——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明确科协组织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边界,积极争取资源和条件,采取有效方式,拓宽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呼吁解决共性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2.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对新时期科协团体发展和科协工作新特点、新动向的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鼓励和支持学会、基金会、区科协、基层组织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加强科协宣传工作。密切与首都新闻媒体的合作,建立互动机制,擅于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提高宣传水平。做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完成“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进一步做好对科协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宣传,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的典型宣传,树立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扎实推进科协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首都文明委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科协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选表彰科协系统精神文明单位,推荐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和标兵,组织开展首都科技工作者系列文体活动。
  23.加强信息化建设
  ——扩大市科协门户网站的信息量和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市科协科技人才库、科技论文库、科普资源库、金桥工程项目库等基础数据库。按照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原则,逐步建立市科协、区科协、市学会(基金会)互联互通的科协团体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建设科技工作者联系联络平台。建设北京科协APP、OA等智能、高效、精准的科技工作者联系联络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信息资源开发、数据资源建设、技术服务等业务领域,完善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网络和互动机制。
  24.加强科协机关自身建设
  ——加强科协机关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科协党组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以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为主体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传达贯彻机制,强化把党的主张和任务内化成科协组织决议和行动的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以重要纪念日、评比表彰等重大活动为抓手,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指导工会、共青团工作,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深化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继续开展干部交流轮岗,从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科协文化建设。加强科协理论研究,推动科协文化建设,提炼形成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指导科协实践。树立科协系统先进典型,积极弘扬正气,倡导团结和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加大对科协历史和科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实施“十三五”规划关系科协事业发展全局,必须在组织、资金、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有序进行,实现预期目标。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科协组织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科协事业的支持,保障科协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强化统筹协调。成立规划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对市学会、区科协和基层组织的指导,及时沟通协调,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办会制度,加强科协全委会、常委会的决策职能,提高科协常委、委员、代表中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比例,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各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
  (二)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逐步提高对本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的经费投入额度。积极争取政府各有关部门支持,为科协系统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技术服务、继续教育、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等活动,以及科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筹措社会资金。在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许可范围内,通过多种方式筹措事业发展资金,依法享受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社会资金募集、管理、使用全过程公开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价制度,提高社会公信力。
  (三)监督保障
  ——加强评估监督。根据规划主要目标,对重点任务进行分解,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把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强化规划约束力,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工作,对各部门、各单位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严格经费管理。部门预算要以规划为主要依据,根据重点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安排,强化经费预算评审、决算管理和监督的规范要求,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科协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